截至11月11日24時,天貓雙十一總成交額為4982億元;11月1日0時至11月11日23:59,京東11.11累計下單金額超2715億元。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注意就是從雙十一的供應鏈來看電商APP開發前景。
“雙十一背后的考驗”
“雙十一”本來是屬于單身人士的節日,然而,從2009年11月11日天貓舉辦第一年促銷活動開始已經演變成了所有大型電商都會參與的一個網絡促銷日。每到這種大促,對各家電商都是一次大考,雙十一過后的頭三天,是對電商商家和物流供應鏈的考驗期。
“凌晨剛付完尾款,第二天早晨就送到家門口了,送貨的還可能是個人工智能機器人。”
今年,超長待機的雙11在刺激每個人的消費神經時,更為所有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和收貨體驗。在今年雙11,不僅僅是再創記錄的包裹量和收貨速度,C2M、農產品上行、直播電商催生的新一輪購物熱潮,都對整個商家和平臺的供應鏈提出了極高要求,更是一場從生產制造到流通各個環節的一次全方位考驗。
“供應鏈的練兵場”
一直以來,供應鏈都是各大電商平臺的重點建設方向,而這次雙11在全球疫情背景下,無論是對菜鳥供應鏈的全球骨干網絡、還是京東智慧供應鏈的技術和服務更是一次大規模的練兵場。
考驗一:技術——對平臺而言。就拿前幾年的雙十一舉例,Z大的槽點就是想買的東西搶不到,零點一到天貓被擠爆、下單付款不成功等,這背后映射出來的是技術,而這一點在2017年的時候,基本已經實現了無障礙,到今年,更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考驗二:訂單處理和售后——對賣家而言。往年,訂單突然爆發之時,很多中小商家面對海量訂單會出現錯發漏發甚至重復發貨,發貨效率低,售后處理不及時。Z近幾年,訂單失誤情況好很多。
考驗三:物流配送問題——對平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從前些年的爆倉到如今的有條不紊,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技術在探索中不斷進步和更新,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同屬于供應鏈管理的訂單處理和物流配送問題,是如何跟隨雙十一狂歡的腳步,達到眾人預期的呢?各大電商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我們來看一下今年的雙十一中各大電商的表現。
“黑科技”助陣供應鏈升級
今年天貓雙11,阿里可謂挑戰了農產品上行供應鏈的極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阿里數字農業的五大產地倉,除陜西西安倉外,云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的產地倉全部投入運營。這些產地倉分布在中國農業核心產區。
而覆蓋216個城市,合作渠道超過300家零售商、100萬家門店的京東則在履約能力上已在1-4線多個城市配送時效突破29分鐘達,為全國約1000個縣區市的廣大用戶帶來品類和形式更加豐富的“1小時購物”體驗。
與此同時,蘇寧持續深耕兩條“產地直賣”主線,通過已簽約的71個拼拼工廠和87個拼拼農莊等產地資源,以規模更大、成本更低、銷路更廣的產業帶基地形式整合。
除了在產業基地方面的升級以外,快遞配送中的黑科技也成為了供應鏈中的一大主力軍,物流已經從包裹數字化,向全鏈路全流程數字化升級。
今年雙11菜鳥的黑科技矩陣已經有十項核心能力,包括了數據協同、智能預測、供應鏈大促寶、預售下沉、物流天眼、智能語音助手、無人倉、無人車、末端IoT、秒級通關等在內。其中僅快遞公司升級的自動化流水線,全行業就超過了6000公里。無人倉更是實現了從商品存儲到直接發貨的全流程打通,刷新了物流行業無人倉的技術水平。順豐則在航空網和高鐵網方面增加了新的運營模式,整體快件消化能力超平日的2倍。
總結來說,電商環境下,供應鏈已經成為了電商運營的重中之重。在未來,電商企業也應當從自身條件出發,在倉儲物流等供應鏈環節,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犇犇科技,14年行業經驗,近400人的技術團隊,為您提供專業的app開發,十年磨一劍,匠心出精品,開發app,找犇犇!